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在民國38年以前,臺灣地區之地籍測量有各自獨立之2坐標系統如下:

(一) 陸測系統:

為日本陸地測量部使用之系統,該系統係以南投埔里虎子山天文原點(ψ=23 °58' 32.340" N,λ=120 °58' 28.975" E)為基準點,其橢球參數採用白塞爾(Bessel)之地球原子(地球之長、短半徑及扁率等),藉以計算點位之經緯度,再改算為平面直角坐標系統。

 


原虎子山三角點(圖片來源:台灣地景保育網)


原虎子山三角點(圖片來源:台灣地景保育網)




臺灣測量原點標石因921地震毀位移,於原址建立衛星追蹤站,納入臺灣大地基準(twd97)之追蹤站體系,提供衛星控制點系統基準資料。(圖片來源:台灣地景保育網)


臺灣測量原點標石因921地震毀位移,於原址建立衛星追蹤站,納入臺灣大地基準(TWD97)之追蹤站體系,提供衛星控制點系統基準資料。(圖片來源:台灣地景保育網)

 
 

 

 

(二) 地籍測量系統:

 

為我國地政單位早期使用之系統,該系統係以臺中公園內之地籍三角點(ψ=24 °08' 48.567" N,λ=120 °40' 30.446" E)為基準點,直接以平面直角坐標計算全臺灣之地籍控制點坐標。

 

 




臺灣地籍測量原點,位於臺中公園砲台山山頂(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)</br>


臺灣地籍測量原點,位於臺中公園砲台山山頂(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)


 
 

 

 

(三)UTM坐標系統:

 

因陸測系統與地籍測量系統2坐標系統構成之基礎不同,其間並無可資聯繫之關係。民國38年以後,國防部為因應國際聯繫之需要,將原有之陸測系統,改算為國際橢球體橫梅氏投影坐標系統(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 Projection Grid System,簡稱UTM坐標系統),惟UTM坐標系統與地籍測量坐標系統,亦互不關連。民國58年因UTM坐標系統用於測製大比例尺地圖時精度不足,爰將六度分帶投影改為三度分帶投影。

 

(四) TM二度分帶坐標系統:

 

嗣內政部為辦理地籍圖重測,於民國63年間邀請專家學者集會研商,決定將測量控制系統改為二度分帶之橫梅氏投影坐標系統(以下簡稱TM二度分帶坐標系統),自民國65年起委託聯勤測量署負責全面檢測一、二、三等三角點,歷時5年,其成果至民國69年完成並發布施行,共計完成一等三角點93點,二等三角點337點,三等三角點1687點,三等精密導線點545點。

 

(五)早期本市地籍坐標系統:

 

惟本市於民國64年7月起選定大同區開始試辦地籍圖重測,又早期辦理之地籍圖重測區,因聯勤測量署正進行檢測,為配合地籍圖重測及測量控制系統改為TM二度分帶坐標系統,遂先行採用以「三度改算近似TM二度分帶坐標系統」,辦理四等三角點檢測及精密導線點與圖根點布設,迄民國66年北部地區三角點檢測完竣,內政部再度發布北部平差坐標系統,本市亦配合改為「TM二度分帶北部平差坐標系統」辦理圖根點測設。迄民國六十九年後始採用「TM二度分帶全臺平差坐標系統」,致使重測地段因重測年度之不同而所使用之坐標系統前後不一致,也因此造成相鄰地段坐標系統往往亦不同。另本市前土地重劃大隊於民國75年以前辦理之重劃均採用舊地籍坐標,致早期本市地籍圖坐標擁有下列4種系統:

1.舊地籍坐標系統。

2.三度改算近似TM二度分帶坐標系統。

3.TM二度分帶北部平差坐標系統。

4.TM二度分帶全臺平差坐標系統。

 

 




臺北市地籍坐標系統分布圖


臺北市地籍坐標系統分布圖:藍色代表舊地籍坐標系統,黃色代表三度改算近似tm二度分帶坐標系統,紅色代表tm二度分帶北部平差坐標系統,綠色代表tm二度分帶全臺平差坐標系統